《贵州少数民族经典遗存大系》之《祭农神》
发布时间: 2020-04-02 浏览次数: 1706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传统的稻作民族,自古就“崇巫尚鬼”,生活在湘西一带的苗族更是继承了古代楚巫尚鬼的传统,形成了以“巴狄熊(苗巫)”为核心的巫教文化,“巫辞”是苗族巫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苗族巫教文化反映在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与他们的稻作文化紧密相连,苗族巫教不仅强化了他们的稻作文化,而且也强化了以稻作文化为中心的生活习俗。

  

  

与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万物有灵、万物有魂。自苗族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农业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谷物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维持生命力量之源,所以苗族先民以谷物为神,视粮食为生命,形成了祭谷神的习俗,苗语称之为“liot nongt”。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祭谷神仪式至今保留着十分完整的仪轨,整个活动过程被记录在“巴狄熊”的口传典籍之中。

  

  

苗族“巴狄熊”的“巫事”“巫辞”是苗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传递着苗族社会、历史、习俗、信仰、法律、习惯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口传文化典籍。但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巫事”“巫辞”没有得到搜集、整理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七五”期间国家启动的《中国原始宗教资料汇编》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研究。多年以来,一大批专家、学者参与了这项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民俗资料,已经整理出版了多卷的资料汇编。现在,搜集整理工作仍在延续。

  

  

《祭农神》,苗语(东部方言)称作《liot nongt》,是苗族巴狄熊口传古籍中的一部,主要内容是苗族农事、民俗等祭祀活动中所念诵的祝辞。这部苗族“巴狄熊”巫词典籍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按照祭祀仪轨排列整理,内容完整,过程完备,再现了祭祀仪轨的过程。随着“巴狄熊”的逐渐“老化”(提供本巫辞的“巴狄熊”已经辞世)和口传巫辞的逐渐消亡,《祭农神》的整理出版对抢救、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为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生动鉴本,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较之其他版本的 Liot Nongt(《祭农神》),田开元大师及其所属一脉“巴狄熊”传承和使用的这个版本,价值更为独特。一是田开元大师的整套“巴狄熊”知识和他的“巴狄熊”品德修养,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是非常难得的口传古籍善本。二是这个版本里面的“农神”,有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guib noux guib nongt”,音译“鬼耨鬼农”,第二个群体是“专司稼穑劳作的神灵”“分配种子和粮食收成的神灵”,第三个群体是田土之神。三是田开元大师于 1998 年去世,然而他留存在录音磁带里面的那些充满神性的语音,伴随着清脆的铜铃与悦耳的“馨东”,还在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魅力,使人听了之后不得不感叹敬仰。因此,本书也是对田开元大师逝世 20 周年的一次纪念,是对一位默默无闻的宗师的跨世纪的缅怀和感恩。

  

  

  

《贵州少数民族经典遗存大系》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2019 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重点图书,获 2019 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本书整理翻译者吴琳,女,苗族,贵州松桃人,著有《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合著),获贵州省第六届文艺奖一等奖;发表《试论苗族〈跳仙辞〉的文学价值》《上潮苗寨苗语语音系统调查研究》等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