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出版社推动文化“走出去”:《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6-27 浏览次数: 14

    仲夏流光映书卷,文明对话启新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第三天,贵州大学出版社与韩国民俗苑出版社《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博览会贵州馆隆重举行。


    

    韩国民俗苑出版社社长洪钟和总编辑赵承衍大舶传媒总经理唐坤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金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育处处长、研究员王振波《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作者、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闵军贵州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贵州出版集团负责人、图博会贵州代表团成员及广大嘉宾学者等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一书基于严谨的田野调查方法,系统阐释了侗族稻作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创新性地论证了传统农耕文明在当代生态价值转化中的实践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崔海洋教授作为朝鲜族学者,突破单一文化视角的研究局限,深入解析侗族稻鱼鸭共生系统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农业范式。本书的出版对促进国际传统农耕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闵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系统梳理了侗族稻作文明的独特性及其生态智慧,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此次版权输出是贵州大学出版社落实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成果,有助于国际社会更深入了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根脉,让世界听见多彩贵州的学术强音,既是一次学术破圈,也贵州作为多民族文化大省的独特贡献。



    赵承衍在发言中高度评价该书的研究价值,称侗族稻作文明与韩国农耕文化存在诸多共通性,此次合作将为中韩文化交流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他特别提到,该书将以中韩两版面向亚洲市场发行,并进一步推动中韩在民俗学、生态文化领域的跨国研究合作。



作者崔海洋在发言中分享了研究侗族稻作文明的学术历程,他认为“稻作文化是侗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期待通过该书韩文版在韩国的出版发行,向国际社会系统展示中国侗族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的现代转型成果,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金勋、王振波等在发言中说侗族稻作文化研究成果不仅为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框架,其关于民族文化生态适应性的动态分析,更为深化中韩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推动区域生态政策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在全场见证下,贵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徐乾与韩国民俗苑出版社社长洪钟和代表双方出版社正式签署中国侗族稻作文化研究一书版权输出协议。

此次版权输出标志着中国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国际学术出版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它将在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深化中韩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促进文明互鉴产生积极影响

编辑:潘莎路 
一审:徐   乾
二审:龚晓康
三审:闵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