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是岁月,留住的是芳华,还有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心随笔动,画由心生,慧眼所及,即成意象。艺术作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创造,也是人类通过艺术家主观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理解世界、创造历史、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美术创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从本质上来看,美术作品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

绘画作品是科学和画家思想追求的合二为一。“黔疆华彩”系列绘画作品集,采撷了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代表性的教师多年来的创作实践成果,旨在通过展示这些多元的艺术形态,彰显贵州美术教育的鲜明特色。

《黔育芳华》为《黔疆华彩》系列之一,作者王瑛,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蒋彩苹工作室访问学者,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工笔画协会副会长,贵州女画家协会副会长。

《黔育芳华》包括“苗寨故事”“人物系列”“花鸟系列”三个部分。其中,苗寨故事主要收录了以苗族古歌中的故事人物为创作源泉的工笔重彩画力作,通过对苗族古歌的深入研读,结合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与美学资源,将苗族古歌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艺术再现;人物系列和花鸟系列融入了作者对绘画的理解和幻想,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命态度的敬重,用绘画特有的表现方式,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去勾勒美好,更好地展示了人物画与花鸟画的气韵生动,展现了独特工笔人物画所特有的写实造型中的意象及花鸟画所持有的艺术美感,将别人没有发现或理解不深的美好故事,用自己独创的手法呈现出来,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本可读性强、富有特色的绘画集。

书中,王瑛对自己的艺术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人物画首先要有过硬的造型能力。”她给辞世的尹光中先生画的水墨肖像最有代表性,她将尹先生不拘小节、不慕名利、奔放如雄狮的形与神表现得很是充分。这种造型能力,似可表述为“再现(或描摹)美”。第二是:“要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视角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或许因为她画的对象主要是女性:古代的、现代的;汉族的、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的;舞动的、静思的……或许,这就是她的“独特视角”“发现”的美。王瑛还要求自己“在绘画中要体现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一是要求画家自己要有真、善、美的心灵,二是要有体现出这种真、善、美的绘画能力,力求每一张画都做到尽善尽美。她说:“人要有理想,有些人活得很现实,有些人则仰望星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写入美术史的人不一定都是有名的,关键是你为历史增添了什么,而我能为贵州做的一点点事情就是把苗族古歌变成自己的作品,用我的作品诠释苗族古歌。”这似乎应该叫“创造美”。王瑛对自己最后的要求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既是对传统工笔人物“洛神赋图”以及敦煌壁画“飞天”之类的承续,也是对过去局限于革命现实主义画风的超越。或许,这应该叫“创新美”。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苦苦追求,描摹着美、发现着美、体验着美、创造着美和创新着美,那么,她的人生与作品,怎么会不美呢?

本书为2017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重点图书,由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库基金资助出版。
图文:古啦啦
编辑:清 音
审核:文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