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酿酒是科学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科学更多的是从酒的物质构成、酿造机理和对人类生理功能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对之进行的科学研究。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学者也要对其进行人类学的解释。人类为什么会喜欢酒?为什么会酿造出风格各异的酒?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风味化学,阐明了不同酒类不同香型不同构造的生化原理,而人类学则要解说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封孝伦、薛富兴两位教授撰写的《酒人类学教程》,主要从“酒艺”“酒与人生”“酒与社会”“酒与文化”等层面分析酒的文化内涵,从“酒品与酒器”“品酒与酒兴”“酒令、酒礼与酒累”“酒与农耕文明、酿酒文化”“酒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艺术”等方面研究酒人类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力图全景式地呈现酒的人类学理论谱系。本书内容上不但追溯了酒的起源与发展,并且对酒在人类文化方方面面所发挥的作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酒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意义和人性的本质特征;同时,在分析酒人类学问题时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搜集、列举了大量历史文化资料,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和参考价值的问题,相信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学习,一定会获益良多并深受启发,进而推进“酒人类学”的建设和发展。本书还能为相关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助益,促进人才培养和品牌塑造,推动酿酒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值此良辰美景,能饮一杯否?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书并非是对人类学的完善呈现,而是选取了一个很独特的角度——哲学人类学,即从宏观上理性反思并展示酒对人类个体、社会以及文化系统的价值。具体地说,以下三种视角构成本书酒人类学阐释的核心视野。
其一,立足于人类文化系统三层次结构论,为酒在人类文化系统中找到了准确的定位:从外在物质形态论,酒属于人类器质文化成果,乃此层次中人类饮食文化成果中之具体品类之一。然而,若论其现实的完善功能,则酒同时渗透到了人类器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三个领域、三种层次,此正酒之特殊性所在。当我们使用“酒文化”这一概念时,着重强调的则是作为器质文化成果——特殊物质产品的酒的观念性价值,比如它对宗教、艺术的影响。在此视角下,本书同时展开两种相反性的阐释:一是呈现酒对人类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诸领域之渗透,以此体现酒对人类文化各领域、层次之广泛影响;二是呈现人类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各领域对酒的多层次影响,由此体现酒对人类文化系统各层次、领域之全方位依赖关系,其结果便是酒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厚重。
其二,立足于本书作者之一——封孝伦教授的“三重生命”学说,成功地回答了“作为个体,一个人为什么需要酒,酒满足了个体人类的哪些生命需求?”这个问题。准此学说,酒对于个体人生之所以重要,乃因为它全方位地满足了个体饮酒者三个层次的生命需求——生物生命的口舌之欲、社会生命的抱团合群之欲以及精神生命的超越性时空建构,比如饮酒所获得的那种美妙的心灵释放感。
其三,若具体讨论酒的核心人文价值,本书还提供了一个特殊角度,那便是哲学中的美学阐释,根本地将人类饮酒活动所产生的特殊心理价值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人生美感——人生幸福感,将个体人类对酒的爱好理解为一种追求即时感性心理愉悦的审美趣味。简言之,美学乃本书阐释酒的核心人文价值的独特途径。
作者简介:
封孝伦,贵州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茅台学院首任校长。曾出版《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生命之思》《美学之思》等学术专著、主编《美学教程》等教材多部。
薛富兴,南开大学哲学教授、美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茅台学院特聘教授,中华美学会第六、七届理事,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东方神韵:意境论》《画桥流虹——大学美学多媒体教材》等专著、译著。
文字:潘莎路
编辑:古啦啦
审核:文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