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99366502.html
如所周知,《庄子》一书不仅思想深邃幽邈、发人深省,其表现形式更是绚烂多彩、奇特超拔。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在其哲学中彼此交融,形成“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特点。因是之故,占全书十之九的寓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个环节,而是思想的直接载体,承负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重使命。而要把众多寓言联系起来,探讨其贯穿的寓意,并且揭示反映在“孔子”形象中的庄子思想变化,尤其困难。这就是《<庄子>中“孔子”形象研究》的学术价值所在。
经过认真排比研究,《<庄子>中“孔子”形象研究》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分为两类:一、被寓言作者嘲讽和批评的“孔子”形象;二、作为道家代言人的“孔子”形象。但此二类“孔子”形象在《庄子》内、外、杂篇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本书分别以《庄子》内篇和外、杂篇为两个基本研究单位,对《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予以系统、详尽地分析,以期通过探讨“孔子”形象进一步分析庄子思想的特点、理清庄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在本书作者看来,内篇对孔子批评的态度相当温和,有时揶揄挖苦,有时假孔子之口赞美自然德性,嘲讽入世的努力,有时又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孔、庄之间心灵的相通,此“孔子形象”具有一种突破和超越的精神。外、杂篇不再像内篇那样仅仅以突破主流世界秩序意识为目的,而是要把庄子思想运用于处理实际社会问题,包括介入现实政治,也包括有意识扩大学派影响,所以不再有内篇那样超然。在此基础上,外、杂篇的思想倾向出现了分流:
一系承继了内篇不关心实际事务的宗旨,对“孔子”的嘲讽以及对真实孔子的针对性不强,却又因未能彻底超越自我而陷溺于是非之争,难免流露出抑儒扬道的情绪。在这里,“孔子”一方面因寓言作者对现实与人生不再彻底的拒绝而无法体会其代言的深刻意义,被发展为明哲形象;另一方面,因为庄子思想的世俗化,庄子后学在阐述思想时有借助明哲的需要,而成为代言的圣哲被拉入道家阵营。
另一系则希望用庄子思想对人生困境和现实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其对“孔子”的批评和以“孔子”代言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认可“孔子”所昭示的权威性和思想意义,以“孔子”来代言儒道合流或道法合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他们以由庄子思想发展来的自然人性和自然秩序为模版,对孔子仁、义、礼、乐思想来对人性的矫伪大加批评;对孔子所主张的仁、义、礼、乐破坏了古朴、和谐的自然秩序而大力抨击;对孔子不知顺物自然、因时而变详加指责。
这些见解是作者认真逐章解读《庄子》文本提炼出来的,有文献依据和对庄子思想深入思索的基础,相信一定能够帮读者打开理解《庄子》文本的新思路,同时也能推进庄学研究的发展。
高庆荣,兰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和思政教育研究。
图文:忘斋先生
编辑:古啦啦
审核:文 君